室內空氣品質

空氣品質管理法

台灣環保署於2012年11月23日實施了「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個通過室內空氣品質管理的國家。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品質,以確保國民的健康。

該法案中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對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管制,規定不得超過1000ppm。這有助於確保室內空氣的新鮮度,避免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法案還包括管制其他室內空氣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甲醛、細菌、真菌、懸浮微粒PM10、PM2.5、臭氧等物質,以確保室內環境的品質達到健康標準。

地鐵

哪些場所是要遵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呢?

基本上,不只學校、育幼院、醫院、政府機關和特定消費場所,若嚴格依照第6條第10點和11點定義,所有的商家、餐廳和營業場所都被涵蓋其中。

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其他供兒童、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
二、大專校院、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補習班及其他文化或社會教育機構。
三、醫療機構、護理機構、其他醫事機構及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場所。
四、政府機關及公民營企業辦公場所。
五、鐵路運輸業、民用航空運輸業、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及客運業等之搭乘空間及車(場)站。
六、金融機構、郵局及電信事業之營業場所。
七、供體育、運動或健身之場所。
八、教室、圖書室、實驗室、表演廳、禮堂、展覽室、會議廳(室)。
九、歌劇院、電影院、視聽歌唱業或資訊休閒業及其他供公眾休閒娛樂之場所。
十、旅館、商場、市場、餐飲店或其他供公眾消費之場所。
十一、其他供公共使用之場所及大眾運輸工具。

法源條文: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

圖書館

法規第一波於103年7月1日公告大專院校、圖書館、醫療機構所在場所、社會福利機構所在場所、政府機關辦公場所、鐵路運輸業車站、民用航空站、大眾捷運系統運輸業車站、展覽室及會議廳、商場等10類型為管理對象,檢視這類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主要係考量這幾類機構跟大眾接觸的公共空間相當頻繁,對大眾健康影響甚巨。

法規第二波於106年1月11公告新增博物館及美術館、金融機構營業場所、表演廳、電影院、視聽歌唱業場所及運動健身等6類型場所。

這些單位須設置空氣品質專職人員,擬定「室內空氣品質改善辦法」,送環保局核可,並接受稽查;違規場所將處罰5萬元至25萬元不等的罰鍰。

空品法實施10年下來,前後公佈兩批列管場所,第三批列管場所預告後經歷過評估、多方考量實際實施可能性等原因,開了幾次會決定進行調整,最後的結論是先放棄第三批列管,改成場所必須要取得自主管理的標章!

認識影響室內空氣品質的原因

近年來醫學研究指出,室內空氣品質問題,可能引起例如過敏、氣喘,甚至是肺癌等急性與慢性健康效應。而室內空氣品質法的立法與施行,則是將過去室外大氣管制為主的空氣污染防制,延伸至公共場所室內空氣品質的管理。

真菌Fungi 細菌Bacteria

污染物來源
真菌在室內常附著在物體表面,如衣物、皮革、家具、儀器、家電等表面大量生長繁殖。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吸呼道過敏症狀,輕者鼻塞、流涕、打噴嚔、重者呼吸困難,喘息不止。患者一旦發病往往經年不愈,日久可造成鼻息肉、肺氣腫、肺心病等。

真菌

臭氧 O3

污染物來源
空氣清淨機、影印機、傳真機、電腦…等。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刺激和損害深部呼吸道,並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對眼睛有輕度的刺激作用;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使甲狀腺功能受損、骨骼鈣化,還可引起潛在性的全身影響,如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

影印機

灰塵 PM10/PM2.5

污染物來源
硫酸銨鹽、硝酸鹽等氣狀污染物及機動車輛的排氣等,另外,印表機碳粉也是污染源。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對呼吸道產生危害,包含口、鼻、咽、喉、支氣管區與肺泡區。會發生呼吸短促、胸悶、發炎、過敏等症狀,導致疾病如夕肺症、石棉肺、貧血、不孕等。

灰塵

二氧化碳 CO2

污染物來源
木炭、柴火、煤油、瓦斯、炒菜、暖氣、蚊香、拜香、蠟燭、抽菸、人員密集等。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心跳增加、頭暈、失去方向感、視覺扭曲、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精神恍惚、聽力喪失、失去知覺、痙攣。

CO2

甲醛 HCHO

污染物來源
粉刷油漆,建築材料則包含毛毯、隔熱材料、木製製產品、地板、裝修和裝飾材料。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比如咽喉和眼睛鼻腔等,造成水腫,發炎、潰爛;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

粉刷油漆

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TVOC

污染物來源
燃煤和天燃氣等燃燒產物、吸煙、採暖和烹調等的煙霧,建築和裝飾材料,傢俱,家用電器,家具、清潔劑和人體本身的排放等。 細菌透過通風系統散播,存在於空氣中,在潮濕及通風差的地方滋生。

健康影響
引起身體機能之免疫水準失調,影響中樞神精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胸悶等自覺症狀。

抽菸

如何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改善室內通風或空調系統

通常我們在設計房屋時進行規劃,利用室內外溫度差或室外風壓的方式達到通風換氣的效果,在進行換氣的同時,除可維持室內基本換氣率,亦可維持或是提升室內趨熱,創造涼爽舒適的環境。而規劃設計房子前,應該注意以下幾點,讓居家通風效果達至最大化。

重點1:主要大開窗面朝向夏天季風方向,較小開窗面朝冬天季風方向

通風換氣

重點2:居家通風要有進有出,而且最好是空間對角進出

通風換氣

重點3:室內格局盡量別阻礙通風方向

通風換氣

重點4:適當的開口設計,開口不需全部開啟,就能擁有最大居家通風面積

通風換氣

重點5:利用上下空氣溫度差(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來造成空氣流動,進而達到居家通風效果

通風換氣

安裝新的通風系統或更改現有通風系統

安裝新的通風系統或更改現有通風系統是控制室內空氣品質的最直接且重要的方法之一。此外,也可利用空氣清淨裝置,以清除定點污染源的方式,使得污染物不致擴散或累積。

使用空氣清淨機

當污染源難以消除時,空氣清淨機成為改善環境的有效選擇,市面上有多種淨化型態的空氣清淨機,目前,空氣清淨機清除的主要是顆粒狀或氣體態的污染物,可根據需要選擇。選擇適合的機器需要考慮性能、房間大小和能源效率。

在選用上應多方面評估,包括其安規、適用性、適用坪數、淨化性能以及是否衍生臭氧的污染物等,均必須審慎考慮。

空氣清淨機

選擇低污染的建材

裝潢華美的辦公室或住宅可能存在潛在的致癌風險,因為常見的建材,例如合板隔間、礦纖天花板、合成地毯、PVC地磚和石膏天花板,可能含有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包括甲醛。這些有害物質可能在裝修完成後逐漸釋放到室內環境中。甲醛是一種無色的有毒氣體,被國際癌症研究署評估為潛在的致癌物之一。

甲醛廣泛應用於建築材料、地板、塑料、塗料和黏合劑中。此外,室內裝修材料如發泡膠、隔熱層、黏合劑、織物、地毯和樓板材料中也含有甲醛。因此,在選購建材時,選擇甲醛排放較低的材料至關重要。

選擇低污染的建材,可以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材標章,其中的「健康綠建材」被認為是低揮發性有機物(VOC)和甲醛的建材。

辦公室

選擇低污染的塗料/油漆

當考慮進行室內裝修或粉刷工程時,環境部建議使用「水性塗料」,這種塗料相對於傳統的油性塗料更有益健康。水性塗料不僅對環境友好,還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釋放,有助於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

此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綠建材標章」也適用於塗料和油漆等產品。擁有該標章的產品需要符合嚴格的標準,其中包括甲醛排放率每小時每平方公尺不超過零點零八毫克,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不超過零點一九毫克(0.19 mg)。

礦物塗料

選擇低污染的傢俱

辦公場所和家居使用的傢俱種類繁多,許多木製品,尤其是板材,在製程中常使用黏著劑、油漆和染料。為了增加耐久性和防蛀效果,有時會添加甲醇、異氰化合物等化學物質。在長時間使用中,這種甲醛可能釋放到室內空氣中,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風險。

甲醛也廣泛應用於人造板材、塑料地板、化學纖維材料和塗料中。這些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緩慢釋放少量甲醛氣體,而甲醛是一種被證實具有致癌風險的化學物質。因此,在選擇傢俱或進行室內裝修時,可以考慮選用實心木製傢俱,以降低室內環境中的甲醛濃度。

此外,避免過度裝潢,並保持室內通風。在遷入新居或購買新傢俱後,定期打開衣櫃和抽屜等,有助於保持空氣流通,降低室內有害物質的濃度。

傢俱

全天候服務流程>> 全天候貼心專業的4+3流程
快速了解全天候>>所有特色一次看
全天候隔音雙層窗>>真正一體成形雙層窗
全天候無障礙落地窗>>樂齡窗守護家人

歡迎來電,我們將提供專業規劃及丈量。

或提供詳細資訊、照片或設計圖及您寶貴的意見到「聯絡我們」 ,我們將儘速與您聯絡。

 
 
官方line
官方fb


發佈:

內容網址:
居家通風不完善,恐造成兒童過敏現象-1

《 居家通風不是開窗就夠了,造成居家空氣差的問題原來有這些!》

2021-03-15 | 綠色資訊

居家通風影響家中好空氣!維持居家通風不難重點還要搭配僅日常中清潔降低塵蟎滋生,減輕常見的過敏問題,本篇告訴你幾個居家空氣品質必須注意的重點!

3大室內空污因素影響人體健康!教你通風換氣好方法!

2023-09-05 | 常見問題

當你長時間待在室內開始莫名感到噁心、全身無力、喉嚨痛、咳嗽等不適症狀時,極可能是病態建築症候群所引起,若室內空氣沒有良好的通風換氣,容易積累廢氣、病菌和污染物,嚴重可能造成劇烈過敏反應及心、肺、血管等疾病。